返回列表 发帖

信用卡存危险盗刷暗门:利用第三方支付系统漏洞

本帖最后由 無心風月 于 2010-6-24 23:41 编辑

王思璟

  每张信用卡,都可以轻松盗刷,只要你懂得利用现行第三方支付系统中的一个小小的漏洞。

  比如,只要打通了信用卡“离线支付”和“过卡支付”——两个原本并行无交集的系统,你就可以从别人的银行信用卡中把钱划走。

  这些钱,将如同多数的信用卡离线支付一样,依次经过发卡银行、银联、收单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之手,抵达你的账上。

  当然,信用卡持卡人可能总有一天会发觉钱不见了,但他也将无可奈何,因为这种无头公案,最后总是找不到负责的人。从发卡银行、银联、收单银行,到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只会把他当皮球踢。

  于是,这个可能酿成金融风险的漏洞迄今没有完全补上。于是,被“盗刷”的钱仍在源源不断的流入发现这玄机的精明鬼手里——这些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签约客户,至今还没有谁被投入监狱。

  这堪称世界上最安全的犯罪。直到最近的这一周,这一切混乱才终于引来一场监管风暴,矛头指向给上述盗刷造就风险缺口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6月21日,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要求非金融机构必须在申请和获得相关牌照后,方可从事支付服务。

  “(第三方支付)这个领域新的风险隐患相继产生。”央行相关负责人在解释对第三方支付实施准入制的背景时说,比如支付服务相关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等。”

  那一串数字里的秘密

  陈方(化名)是那些莫明其妙的买单者之一。

  这位普通的工薪族,平时使用信用卡的次数很少,每个月都细心地核对对账单。这让他很容易发现,在自己招商银行信用卡的9月份扣款中,多出了记忆之外的一笔,金额300元。

  陈方给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拨去电话。几番沟通后他获知,这笔钱由网银在线为“乐在上海”代扣走了。

  陈方回想起来,一个多月前,他在街头遇到“乐在上海”的摊点,工作人员热情地向他推销一种本市消费折扣卡,并许诺30天试用期过后不续订可自动取消,然后递给他一张详细的个人资料登记单。

  “要填信用卡卡号啊?”陈方有点起疑。

  “放心好了,没有密码我们划不了款,这只是个资料搜集。”工作人员说。

  陈方想起自己的信用卡密码,放下心来,把卡上的数字抄在单子上。

  后来的事表明,正是这串“数字”,让陈方的信用卡成了“乐在上海”的提款机。

  随后,在与“乐在上海”、招商银行沟通均无果后,陈方联系了本市电视台新闻热线。很快,一直声称“持卡人责任自负”的招商银行,归还了陈方上述扣款。

  记者了解发现,上述款项,依次经过招商银行(发卡银行)、银联、网银在线(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单银行,抵达“乐在上海”账上。

  “我们是这件事的受害者,垫付了这笔钱,现在只能计入坏账。”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宣传策划室副经理丁诗妮表示。

  “我从没听过这种案例,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中国银联一位相关负责人说:“银联只是跨行信息转接,网上银行的控制由各银行控制,或者第三方支付机构。”

  “我们不会插手。”网银在线人士对本报记者说:“风险控制是银行的事。”

  至发稿时,“乐在上海”方面未对记者的求证作出回应。

  记者了解发现,案例中的收单点签约,是由第三方支付机构——网银在线完成的;相应的风险控制漏洞,亦由此而来。

  危险的“第二种密码”

  “中国信用卡使用规则和美国等地的通行规则不一致,造成了操作上的混乱。”一位中国银联美国分部人士告诉记者。

  信用卡的使用,分为“过卡交易”和“离线交易”两种。前者由持卡人持信用卡在商场、超市等“实体店”的POS(销售终端)机“刷卡”,并签字授权,完成交易。

  离线交易,则常见于酒店、航空公司销售中心、公司财务等,同样通过POS系统,提供信用卡账号及其验证码,即可完成交易。

  在美国等信用卡起源地的多数西方国家,信用卡不设密码,两种交易方式中,交易凭证仅为签字或验证码。

  而在中国,根据本土消费习惯,银行往往鼓励持卡人给信用卡设置密码,来保障用卡安全。

  “这种双轨制的信用卡体系下,中国消费者几乎都不知道验证码的存在,更没有相关的风险意识。”一位银联人士表示。

  信用卡的验证码,被称为CVV码。它是一串3位数字,由卡号、有效期和服务约束代码,经过发卡银行的编码规则和加密算法生成。

  根据信用卡卡种和印刷位置的不同,还有CVV2、CVC、CVC2等,一般印于信用卡卡面、卡号后面。

  陈方在“乐在上海”资料单上填下的,正是其招商银行信用卡卡号和CVV码。

  在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提供的“信用卡(个人卡)通用申请表”及所附“信用卡(个人卡)通用领用合约”上,都没有任何介绍性、警示性文字涉及 CVV码。

  在信用卡用户与招商银行签订的唯一一张合约,及银行网站上能找到的“信用卡介绍”中,CVV码丝毫未被提及。

  绝大多数的持卡人对CVV码的第一次接触,发生在网络支付的实际操作中——“请输入信用卡卡号后三位数字”。但没有多少持卡人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另一种“密码”,它也需要保护。

  招商银行不是孤例。记者查阅了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行提供的信用卡章程,上面均无任何CVV码的使用保管提示。这似乎是个没有公开原因的行业惯例。

  找不到买单者

  正是利用这个惯例,“乐在上海”打通了信用卡中“离线支付”和“实体店”——两个原本并行无交集的支付系统,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

  根据其营业执照,“乐在上海”运营机构为上海鹏杨广告有限公司,它的经营范围仅为广告业务。实际经营中,鹏杨广告的主业则为发行“会员消费折扣卡”,向商户收取推广费并向“会员”收取会员费。

  身为实体店,“乐在上海”却向网银在线的上海分部,申办了“离线支付”业务。

  根据双方签订的服务协议,网银在线在互联网建立支付服务平台,向实体店“乐在上海提供”电子商务应用服务。

  协议期,“乐在上海”可登陆网银在线的服务平台,在“信用卡远程支付MOTOPAY(即离线支付)”一栏下,登陆被提供的账号,输入客户的信用卡卡号与CVV码,便可自行输入金额,进行划款。

  “责任就在这个环节,乐在上海的收单银行,对它没有进行应有的实体店资质监控。”丁诗妮认为:“它们乱设收单POS,授权POS。”

  但招行自己并不在“乱设POS的收单银行”之外。

  据记者了解,在网银在线向“乐在上海”提供的支付服务中,协议银行包括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银行及VISA、mastercard等多个境外银行联盟。

  这意味着,几乎中国所有的银行,都被网银在线网罗,会向“乐在上海”们提供收单服务。

  而拓展这种收单服务中,第三方支付机构网银在线向市场铺设各类POS时,银行与实体店并不发生任何接触,亦没有相关资质审核。

  那么,商户资质审核是谁的责任?

  在各类离线支付过程,在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之间,至少1个或2个“中转商”,或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联。

  在这种“离线支付”产业链中,银联作为信息转接者,的确不涉及商户的资质管理、风险控制。不过,银联亦有子公司进行第三方支付业务,并在该行业市场份额占据前三。

  “资质管理的责任,在商户备案的收单机构。”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项目经理张记洲告诉记者:“谁对接商户,就应该谁对这个实体店进行资质管理。”

  第三方支付之患

  而这个案例中,商户对接的是网银在线。但网银在线并不认为自己应对此事责任。

  “我们不会插手,此事由商户与用户协商处理。” 前述网银在线总部人士说。

  在网银在线与“乐在上海”等各类商户的合约中,此类风险被明文“规避”。按照合约,网银在线不介入商户和持卡消费者或任何第三方之间的交易纠纷,商户应独自承担因其销售的商品或服务引起的各类责任。由于商户责任造成网银在线所提供服务引起的法律上的责任,由商户负责或追究有关方面的责任,与网银在线无关。

  至于此种“合约规避”是否合法,并无相关法规明确。

  “这是行业通行规则,交易风险是商户的责任。”网银在线人士对记者说:“信用卡欺诈的防范义务在于商户,我们提供信用卡防欺诈系统,给他们一定参考。”

  那么,如果不是消费者失误而是商户有意“欺诈”,防范义务又在谁呢?这一点并不清晰。

  至于对商户的资质审核,网银在线认为:“乐在上海说他们是网银的合作伙伴,那资质一定没问题了。”

  而“合作伙伴”一说,其依据是“乐在上海”自己在某个网页上发布的一段广告。

  “这是个行业性问题。”一位第三方支付行业风险控制人士说,作为创新性很大的新兴行业,第三方支付存在不断更新的欺诈手段。

  该人士认为,案例的风险控制缺口在于,网银在线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理想状态下,应该保证自己的签约商户不会保存客户核心支付资料,特别是案例中信用卡卡号、CVV码等。

  在支付行业的国际通行认证PC中,上述商户资质审核被明确要求。

  然而,根据公开材料,网银在线直至2010年2月,方通过PCI认证。

  这是否意味着此前的网银在线签约商户,均未通过上述资质审核?而网银在线之外的其他众多支付企业,又有多少仍未经过PCI认证?仍不得而知。

  或许,央行即将实施的第三方支付行业准入制,可能是目前能寄望的一条出路。

  “考虑支付服务的专业性和安全性要求等,(支付服务牌照)申请人应符合内控制度、风控措施等方面的规定”。央行相关负责人在6月21日表示,将会在随后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细化技术安全检测认证证明等方面的法规。
1

评分人数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就好像电脑病毒,无论怎样防范,还不是时不时地蹦出来一个,只是看谁运气不好就遇上了。
随风飘飘 发表于 2010-6-25 14:13

是喔,詐騙手法層出不窮,當然不可能以有限的人力完全杜絕啊!
不過呢,大多數人被成功詐騙的原因,不見得是犯罪手法的高明或受自身的知識經驗宥限,而是出在於被害人的一個貪字喔.

既然無法阻止有心人的詐騙,能做的就是儘量管好自己,擺正自己的心態,戒貪喔.要是這樣做了,還是運氣好到遇上那改良過暫時還沒被破解的犯罪手法而被詐騙成功的話,至少,可以將自己的經驗提供給警察做為備案,以阻止下一個被害者的出現,並提高一下詐騙者的破關難度做為小小報復喔.(對了,運氣既然這麼好或許可以考慮買張彩票試試手氣喔,哈開玩笑滴)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就好像电脑病毒,无论怎样防范,还不是时不时地蹦出来一个,只是看谁运气不好就遇上了。
看文要認真喔.

我幫你總結一下吧,在網銀合約規避無法可管的前提下,即將實施的中國央行第三方支付行业准入制或許能將商戶資格審核的PCI認證確實落實,因為能做到將與商戶對接的第三方支付行業素質做個控管,防止濫發于支付服務牌照,細化技術安全檢測認證證明,從源頭把關將對接商戶的風險減低,若能在隨後出台的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落實責任歸屬,讓課責不再無所適從,則流弊的洞口或能縮小.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從個人做起要養成勿貪小便宜的習慣,個人的證件,卡號,授權碼要妥善保管,勿輕易予人,就不會發生文中為了一點折扣小利,而被人當成空白支票隨便填寫金額的窘境了.
怎么防止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