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年平均汇率从1973年的1美元兑272.19日元上升到1978年的210日元,虽然到1984年底又逐步回落到237.52日元左右,但基本保持了稳步升值趋势,日元这一时期累计升值约52%。但这种长期缓慢升值,只是对其经济快速增长的一种事后承认,对经济没有产生大的冲击。企业有充裕的时间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电子产业和电器产业迅速发展,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稳定增长阶段,速度仍然高于美国和西欧的水平。
广场协议后,美元兑日元的汇率大幅贬值,从广场会议前一天的1美元兑238日元下滑到1986年7月的1美元兑154日元,这对日本的出口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而导致了短暂的“日元升值萧条”。客观地说,日本出口产品以钢铁、汽车和电子类商品为主,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受日元升值的影响并不太大。问题的关键在于日元的贬值速度过快,日本大藏大臣竹下登在广场会议上主动提出允许日元升值10%—20%,这就使得日元升值的效应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出来,而出口企业对此普遍准备不足。
不过,从1986年开始,日本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了日元升值的好处,例如有利于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能源和制成品的进口等。日本政府也以此为契机,引导经济增长结构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为此,日本政府在财政货币政策方面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扩大了公共投资和公共项目预算,这些措施作为扩大内需的先导,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结构的转变。依靠财政投资和私人消费的快速增长,从1986年开始,日本经济重新进入了长达54个月的增长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