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玉夫妻与他们刚出生的女儿。 本报记者 张亚楠 摄
因为身患脓血症,残疾人杨红玉被医生建议流掉怀了5个多月的孩子,夫妻俩辗转多家医院却因为风险高未被接收。奔波中,只有7个来月的孩子被生在街头。
8月22日下午,齐鲁医院急诊科,32岁的杨红玉躺在病床上,她瘦得两腮塌陷、颧骨突出,头上包着粉色秋衣。刚刚出生的女儿躺在身边的包裹中,发出小羊一样细弱的哭声。
孩子出生了,杨红玉却一点也不高兴,因为贫病交加的她养不起。实际上,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她和丈夫从老家辗转到济南,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就想流掉这个孩子。
开始,杨红玉并不舍得流掉孩子,但身体状况由不得她。杨红玉从小双腿残疾,平时坐轮椅,自打怀上了这个二胎,就得了褥疮,后来褥疮恶化,她三天两头发高烧,去医院检查发现褥疮引发了脓血症。医生建议她流产,这时候肚子里的孩子已经5个多月。
两口子辗转多家医院的妇产科,“他们看我病情严重,不敢给我流产。没办法,我们卖了麦子,拿着一万多块钱来了济南。”杨红玉说。
在济南,杨红玉坐着轮椅跟丈夫一家医院一家医院地询问,却仍旧没有医院愿意做这个高风险的引产手术。眼看着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抱着一线希望要流产的两口子越来越茫然。
为了省钱,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两口子走到哪个医院,晚上就睡在哪家医院附近的大街上。
在老家枣庄,夫妻俩有一个孩子,已经三岁。因为杨红玉坐轮椅,一个人照顾不了孩子,丈夫卢法芝一直没有到外地打工,只是伺候家里的六亩麦子地,日子过得能省则省。
8月22日这天清晨六点多,躺在大街上的杨红玉肚子疼起来,救护车还没到,孩子就生了下来。只有7个多月的婴儿又小又轻。杨红玉看着弱小的孩子叹了口气,“我自己治病都没钱,这个孩子可怎么养。”
丈夫卢法芝话不多,长年干农活让他又黑又瘦,36岁的他显得像个50多岁的大叔。采访中,卢法芝突然在病床周围上下翻找起来。一问才知,装有看病钱和各种证件的包不见了,从大街到产房、从产房到急诊室,22日一天,卢法芝推着妻子来来回回,不记得包丢在了哪里。
听说包找不着了,杨红玉立刻急得流下了眼泪,“里面有一万多块钱,这是我们带来看病的。要是丢了,今天晚上我们都没的吃了。”好在慌乱了一会儿,卢法芝在产房门口找到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