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曹操哭郭嘉的背后隐情
[打印本页]
作者:
nd9
时间:
2010-7-18 23:53
标题:
曹操哭郭嘉的背后隐情
曹操从华容道脱身后回到南郡,曹仁设宴为其压惊,众谋士也都在座。曹操忽然仰天大恸。众谋士都很惊诧:丞相被孙刘联军追得穷途末路时都未曾恸哭,为什么安全回到城中了,人已得食,马已得料,完全可以重整军队报仇雪恨,却反倒恸哭起来了呢?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接着便捶胸大哭说:“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于是“众谋士皆默然自惭”。(《三国演义》第50回)曹操为什么要在此哭郭嘉呢?毛宗岗将曹操以前哭典韦、后来哭郭嘉放在一起分析,认为“前之哭胜似赏,后之哭胜似打”、“既可作钱帛用,又可作挺仗用”、“奸雄之奸,真是奸得可笑”。而易中天认为,曹操实际上是在叹自己命苦,过早失去了郭嘉。笔者在认真研读《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之后,认为曹操哭郭嘉其实另有隐情。
先说郭嘉。郭嘉对曹操最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消灭袁绍的战争中。官渡之战前,郭嘉提出著名的“十胜论”,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础。后来,袁绍死后,为斩草除根,郭嘉又“遗计定辽东”,促使曹操彻底剪除了袁氏势力。可以说,在消灭袁氏势力的斗争中,郭嘉居功至伟。然而,天妒英才,郭嘉英年早逝,让曹操在最无助、情感最脆弱时哀恸不已。曹操重用郭嘉,对郭嘉言听计从,即使是在郭嘉病中,曹操也“问疾者交错”,除了因为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外,“唯奉孝为能知孤意”是另外一个原因。我们无论是读史书鉴古,还是阅世事观今,不难发现,一个集团、一个群体的领导者所重用的人,多为“能知孤意”者。我们再来看赤壁之战的前后经过,曹操扫平袁氏、统一北方之后,便“常有取荆州之意”,结果被刘备用徐庶之计,袭取了樊城,后又被刘备新得的诸葛亮火烧博望坡,惹得曹操性起,发兵欲“乘势扫平江南”。对曹操想扫平江南的战略决策,朝中是有人唱反调、泼冷水的。孔融就是其中之一。但胸怀大志的曹操哪里听得下孔融的劝诫?先是“叱退孔融”,后来索性听信谗言,“尽收融家小并二子,皆斩之”。孔融作为当时一代名儒,又是名门之后,朝野都有一定声望,曹操杀他可以说是担着一定的风险。关于杀孔融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孔融不能像郭嘉那样“能知孤意”。曹操的抱负就是趁势扫平江南,统一全国。而孔融和曹操唱反调,曹操肯定心怀不满。况且孔融在朝野声望较高,他一反对,必定就有一群朝臣跟着反对,这样,曹操南下用兵的计划势必流产。于是,曹操就借孔融全家的尸首,堵上了其他反对者的嘴。于是,曹操挥兵南下,轻而易举地赶走了刘备,易如反掌地夺取了荆州。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孙刘两家的迅速结盟。期间,他先后中了周瑜的离间计、庞统的连环计、黄盖的诈降计。若不是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曹操必丧命于孙、刘之手。曹操在赤壁之战前,所率军马号称百万,到最后只剩区区二十余骑。逃入南郡城之后,就出现了本文开头所说的曹操哭郭嘉的事件。
从上面的事件经过看,曹操哭郭嘉,固然有怀念郭嘉能力超凡、贡献突出的因素在,固然有与郭嘉情意相投的个人情感在,然而,笔者以为,这些均不足成为曹操“哭”的根本原因。郭嘉虽然早逝,曹操失掉一有力的臂膀,但在曹营中,多谋善断之士亦不乏其人。而且,在大战来临之际,曹操还横槊作歌,对胜利充满无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此来推断,郭嘉的英年早逝,至少在曹操看来,不会对他的南征有什么大影响。那么,什么是曹操为之恸哭的真正原因呢?笔者以为,曹操哭郭嘉是表,而哭孔融是真。因为在大军出发之前,孔融进谏曹操不要贸然用兵,并预言江南“不容易拿下”。然而,一意孤行而且对孔融早就心存不满的曹操不仅没有采纳孔融的意见,反而把这位名士满门斩杀。最终,现实击碎了曹操扫平江南的宏大抱负,孔融的预言被无情地验证了。善于总结的曹操在南郡安歇下来之后,不能不思考。看着身边劫后余生的部属,他想起那不堪回首的赤壁狼烟,不禁忆起孔融之言,方悟有理,却难以说出口。只好借口哭郭嘉,以掩饰自己冤杀孔融的懊悔与悲痛。话说回来,孔融的悲剧人生其实是与曹操密切相联的,可悲的是,曹操哭他时却还要披上郭嘉的外衣。
西安晚报
作者:
flying
时间:
2010-7-19 01:35
這麼說來, 好象是曹操是後悔自己野心太大, 沒聽孔融勸阻。
對此保留意見。 曹操一心平天下, 孔融不使之伐, 豈能容忍? 郭嘉早死, 不使之勝, 豈能不痛?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