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不要吝啬拥抱和亲吻,谈催产素在人体内的功能 [打印本页]

作者: misusanso    时间: 2010-3-18 20:47     标题: 不要吝啬拥抱和亲吻,谈催产素在人体内的功能

据[健康论坛]介绍,科学研究发现,拥抱可以刺激大脑释放催产素,它又被称为“拥抱激素”,是一种“伴侣黏合剂”,能令彼此感觉亲近,巩固两性关系。

催产素又称为缩宫素(Oxytocin,OT)是由下丘脑室旁核,少量从视上核合成、分泌并贮存在垂体后叶的9肽激素。其与ADH仅在第3位和第8位上的氨基酸不同。其生理作用是促进子宫,乳腺肌上皮细胞及精曲小管平滑肌收缩。

看了这段文字说明,谁还不会认催产素只有与女人有关联呢?

其实,催产素是大脑产生的一种激素,男女都有。

对女性而言,它能在分娩时引发子宫收缩,刺激乳汁分泌,并通过母婴之间的爱抚建立起母子联系。

此外,它还能减少人体内肾上腺酮等压力激素的水平,以降低血压。它还被称作“爱情激素”。

伴侣之间的拥抱、爱抚、亲吻,都能促进这种激素的释放,帮助伴侣们建立起奇妙却异乎寻常的亲密感。在性爱过程中,催产素也不可或缺。

曾有研究发现,催产素与性活动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它能促进睾丸激素的产生,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性欲;

它还可以增强阴茎和乳头的敏感性,改善勃起,使高潮和射精更加有力。另一方面,性活动本身能促进催产素的分泌。性高潮时,催产素在血液中的含量甚至可以达到平时的3—5倍。科学家认为,性交后的愉悦感和融为一体的亲密感,其主要动力就是催产素。对那些性欲不强的女性而言,催产素是一味“催情剂”。

催产素与雌激素也有特殊关系。没有雌激素,催产素就无所作为;雌激素含量升高,催产素的“本领”也越大。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爱抚的影响,因为她们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要比男性高得多: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排卵期),轻轻的爱抚就会产生强烈反应;而在雌激素较低的月经期,她们对爱抚的反应就不那么敏感了。

如果平时得不到足够的爱抚,女性可能会对直接性触摸反感,变得抑郁和厌烦。意识到催产素的神奇效果后,我们应该重新认识爱抚的作用。伴侣间要尽量寻找机会进行身体接触:逛街、散步时,可以手牵手、臂挽臂;看电视时,要依偎在一起,不时抚摸对方的手;如果相向而坐,我们也可以用脚在桌下“交流”。每对伴侣都要谨记,不要吝啬拥抱和亲吻,它们是帮助大脑释放催产素的“强力助动剂”。

如果伴侣不在身边时,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思念他/她: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婚姻幸福的女性在思念伴侣时,血液中的催产素水平会迅速升高。

香港女作家张小娴说:“拥抱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运动。我们在苍茫人世上寻找所爱,不过是在寻觅一个永无止境的拥抱……在这具肉身枯朽之前,曾经有人带着微笑把我抱起来,证明我享受过世上的关爱。”的确,对很多女人来说,拥抱是爱情最完美的表达。可男性往往想不通,两个人每天腻在一起有什么好?6月2日,美国男性网络杂志“问他”就对这种差异发表文章,为男人解疑释惑。

从进化角度看,身体的亲密接触是加强情感纽带的好办法,女性也希望借此使男人永远忠于自己。拥抱得当,还能让人感觉舒服、心情愉悦,这是女人钟爱拥抱的另一个原因。男性对于拥抱的排斥,主要在于其主观意识中的“害羞、难为情和独立”。他们觉得,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很多种,肢体语言只是下策,或是为了唤起性欲而采用的手段。但男性忽略了一点,拥抱同样能让他们的大脑释放催产素,这有助于缓解压力、调整心情。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性研究所所长潘绥铭说,他们所完成的《中国人的性生活》系列报告中也指出,在除了性生活之外的日常生活里,双方如果能经常拉手、触摸、拥抱,那其性生活次数最多,满意度高达72分。亲密行为越少,性生活的频率越低。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爱而远之”、“相敬如宾”,性生活满意度会陡然下降27分之多。

“问他”网站因此建议,夫妻每天应该至少拥抱一次,不仅仅是将它视为性爱前戏或后戏。在拥抱时,男性可以轻轻抚摸妻子的秀发,亲吻她的前额,温柔地抚摸她的胳膊和背部,十指相扣,会让彼此感觉亲密无间。

据美国《发现》月刊2003年5月号发表文章,谈科学家在破解爱情的秘密: 爱情来自人类大脑中的催产素。
生理学告诉我们,像所有情感一样,爱源于大脑。我们感受到爱的激情,是因为大脑中特定的神经化学体系让我们产生这些情感。与其说心灵与头脑的矛盾折磨着我们,
不如说头脑中的不同部分让我们左右为难———这些部分有的是理智思考的基础,有的则让我们情感丰富。
 
研究人脑的科学家一直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负面情绪的神经通路上。比如,在我们现有的思维图上,恐惧的位置已经明确。但是,直到最近,爱与依恋还是一大片未知的领
域。如今,科学家终于开始描绘出爱的图画。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就是一种称作催产素的奇妙激素。我们正在走入大脑生化时代,这个时代或许能最终澄清无法破解的爱之谜。
 
催产素的神奇作用
  大约20年前,神经内分泌学家休·卡特开始研究大草原上的田鼠,以弄清这种生活在美国中西部平原的啮齿类小动物为什么是自然界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者。大草原田鼠
在交配后终生保持一夫一妻,雌鼠雄鼠共同养育后代,过着田鼠版本的幸福家庭生活。

这在自然界中实属罕见:只有不到5%的哺乳动物表现出一夫一妻和双亲行为。
 
卡特说:“我当时就对催产素很感兴趣,因为我知道在性行为中会释放催产素。有些研究已经表明,催产素能加强绵羊的亲子关系。”卡特给大草原田鼠的大脑注入催产
素后发现,它们结成一夫一妻的速度比通常情况更快。她和同事们还从反面验证了催产素的效果:注入抑制催产素反应器的化学物质,阻断这种激素的分泌。结果,大草原田
鼠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它们胡乱交配,没有持久的伴侣。
 
最近进行的几项研究揭示了人类爱情的大脑化学机理。像那些一夫一妻的大草原田鼠一样,人类的催产素感受器位于大脑中几个富含多巴胺的区域。这意味着催产素“嵌
在”我们大脑中的“回报”回路中。一项研究对观看爱人照片和普通朋友照片的人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二者大脑皮层的活动截然不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
显示,前者的大脑活动与倾听自己新生儿哭声的母亲很像,同时也与可卡因吸食者的大脑图像非常相似。
 
田鼠为何坠入情网
人脑的复杂(以及在人身上做实验而引发的伦理问题)或许意味着对依恋之情的科学研究无法迅速发展。当被问及在这个领域她最想看到什么突破时,泰勒说:“我希望
看到人类能像大草原田鼠那样(忠实于配偶)。大草原田鼠的生活模式很完美。”

我们对人类神经化学的了解尽管有限,但是这种化学机理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出现的程度却意味着:爱是我们进化遗产的一部分,就像心率或立体视觉是进化遗产的一部
分一样。如果我们进化成另一种配对模式或抚育后代的模式(比如抛弃新生儿、频繁更换性伴侣,就像多数爬行动物那样),我们的大脑可能也就感受不到爱了。
 
爱的生物能力是大脑让我们为抚育后代所做的准备之一:如果得不到照顾和关爱,幼小无助的婴儿根本没有生存的希望。这种关爱以社会关系的形式出现,包括父子、母
子关系,夫妻关系和旁系亲属关系等。这些关系的粘合剂是我们进入“爱的关系”时大脑为我们配制的快乐、回报和满足感。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