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陆帝吧远征军:越过墙未必架起桥
[打印本页]
作者:
在海一方
时间:
2016-1-24 07:29
标题:
大陆帝吧远征军:越过墙未必架起桥
1月20日晚7点,百度帝吧网友相约翻墙“茬架”。一时间,几家台湾媒体和蔡英文的FB主页写满了大陆网友密密麻麻的留言,似洪水过江。
在大陆的互联网世界中,这当然并非第一场网民“茬架”,只要稍做搜索便不难发现,诸多明星和游戏贴吧都曾经因此淹没。如果套用勒庞的解读,这种网络运动更像是一种集体狂欢,它通过情绪的暗示和传染,使参与者沉浸于一种信仰胜利的喜悦氛围中。无需多余的对话,狂欢作为一种手段,同时也是目的本身。
在狂欢中,网络青年的集体行动被投入到浪漫的信仰包装之中,它没有刺刀见红、没有流血牺牲,但却被想象为一场不见硝烟的精神“革命”。烟消云散之后,“革命”的传奇叙事毫无意外地在互联网中流传开来。
然而,更为有趣的是,一觉醒来,两岸网民对同一事件的回忆却千差万别。双方通过不同的叙事策略,奇妙地维系着彼此稳定的政治想象。
在大陆一端,“茬架”被描述为一边倒的胜利。令大陆网民欣喜的是,它所聚集起的网络“军队”分工明确:不论后勤保障、人员召集、图片制作、台独言论整理、网贴翻译还是对外协调,其组织之严密、言辞之克制,完全不像以往充斥着咒骂和混乱的网络抗议。大陆网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歌唱祖国、朗诵诗歌,一时间阳光普照,大陆城市建设、风土人情、科技发展、美食文化的图片纷纷洒向对岸。蔡英文的脸书主页被贴满了八荣八耻的政治口号和余光中的乡愁诗句,三立新闻甚至要依靠编造“挪威支持台独”的假新闻来苦苦支撑,在酸菜鱼和辣子鸡的光芒下,两岸网民实现了“大和解”。
不过,在PTT、卡提诺论坛等台湾知名BBS上,台湾网民所建构的故事则完全是另一个形态。如果说周子瑜事件激发了台湾民众强烈的反抗情绪,那么在FB事件上,台湾网民的反应实在波澜不惊,甚至还有些冷嘲热讽。此间台湾网民最为津津乐道的桥段,莫过心怀“恶趣味”的带路党们。他们将欠缺“翻墙”经验的大陆网民指向国民党统一派政客蔡正元。他被恶搞为“蔡英文的弟弟”,迅速被大陆网友“攻陷”。在PTT、卡提诺论坛等知名BBS上,台湾网民更多在谈论那些“笑到肚子痛的乌龙”,嘲笑大陆网民想要攻陷PTT论坛,却“气得频跳脚”(因为这个论坛在注册后要登录500次才可以发言),“让台湾网友度过今年最欢乐的一晚”。
如果置身事外,单就两种故事版本而言,也许一个人很难判断这场罗生门的胜利者是谁(如果存在胜利者的话)。或许,它就像两位同唱一首歌的业余选手,因为怀着彼此的乡音,一个人唱成狼牙山,一个人唱成澎湖湾。
进一步讲,这场政治戏谑以完全不同的两副面孔呈现在了海峡两岸,与其说是一场网络“茬架”,不如说更像是单方面的“盘道”,双方自说自话,鲜有正面交锋,更不用讲奋起反击,于是最终却相安无事,彼此修成正果,狂欢着各自的狂欢。然而,厚重的幕布再一次降落在两岸之间,以至于没人愿意掀起一个缝隙,允许一束对面的光打进来。
为何同一事件,会在两岸网民中滋生出完全不同的社会体验与社会记忆呢?心理学家Albert Hastorf和Hadley Cantril曾在1951年做过这样一项有趣的调查。他们邀请了普林斯顿大学和达特茅斯大学的学生,一同回忆一场双方几周前进行的橄榄球比赛(因为暴力冲突,这场比赛在两校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芥蒂)。研究者惊奇地发现,两所大学的学生对同一场比赛的回忆和评判相隔千里。据此,两位学者总结道,社会事件从来不会自动呈现出客观真实的面向,个人的记忆与其说取决于事实本身,不如说取决于长期社会化所获得的情感认同。
这有些像E. Bernays所谓的“防逻辑隔离层”(logic-proof compartment),双方都会将彼此的缺陷放大,以提供狂欢所需的补给。台湾网民会自动消解大陆网民这种戏谑仪式的初心,大陆网友也会将台湾网民想象为不堪一击的顽固分子。不幸的是,双方的想象相互抵消,民间对话的中间地带仍然单薄。
互联网中已经有太多对于此次事件的评述。其中既有自由派的嘲讽,也有爱国者的捍卫,但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一点是,我们的评价究竟应该遵循何种准则?或者换言之,这场所谓的网络“茬架”,究竟意义何在?
如果是单纯的宣泄爱国情绪,那么,大陆网民无疑在FB事件中再次完成了自身的国族想象。如果是“教训”台独分子,那么,这是一场从开始便注定失败的说服(当然,大陆网民至少获得了精神胜利);如果是文化交流,那么,台湾网民虽然做出反应,但这种反应无疑在大陆的网络叙事中被夸大了。如果还有第四种可能性——对话和理解呢?
台湾学者陈陆辉等人的研究亦表明,自2008年大陆“让利施惠”并未改变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感”,甚至“我是中国人”的认同比例在近十年中不断下降。究其原因,便是“感性认同”一直隐藏在“理性自利”背后,左右着台湾人的认同指向。换言之,即“基于族群文化感情联系的巩固力量,似乎大于经济引诱所产生的转变力量”。
民间交流无疑是族群文化联系的重要途径,不过,在周子瑜事件尘埃未落的关头,此次FB事件又在多大程度上联接了两岸的民间声音呢?当然,有人会坚持认为,它本身仅仅是大陆网民爱国情绪的宣泄而已,但这种宣泄的结果如何?第二天的FB行动因为一些原因不了了之,似乎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答案。
我并不怀疑此次FB事件会被写进两岸民间交流的历史中,但它的意义也许更多在于跨过一面墙,而不是架起一座桥。
作者:
nmaverick
时间:
2016-1-25 09:46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斗争,难道是民间可以左右的么。
如果大陆政府抱着这样幼稚的想法,希望通过两岸民众的互相理解从而实现一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党。。。。用三国时候一句话来说,当年鲁肃劝导孙权,其他大臣都赞成你投降曹操,是因为投降后他们可以继续做官,而作为主公的你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你是不能投降的。。。
所以和平的获得另一个政权的掌控权,不可能是靠吃饭和喝酒,终究还是靠拳头。。。。
这次FB事件,无非是再次宣泄了一下网民的热情。并且再次宣告台独分子,不管你多牛,敢到大陆来,就是找打。
作者:
周瑜
时间:
2016-2-12 11:16
呃,只有我觉得真不愧是一家人么,连说法都惊人的"一致"啊!这种思维方式说不是中国人都没人信!
话说真有人关注输赢啊,这种事不是爽了就好。像某个宅男突然想去一夜情,到了不常去的酒吧,跟另一个宅男吵了一架,两个宅男后来都约到了美女,然后两人在美女前都吹嘘自己刚刚跟个SB打架,自己赢了对方三条街!第二天回到家,哼了对方一声,又吹嘘各自自己昨晚床上如何神勇,然后一言不合又掐了起来。。。。。。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