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读书学习] (转) 精通九国语言的辜鸿铭的外语学习法--背诵法 [打印本页]

作者: jjwxc    时间: 2012-4-13 16:34     标题: (转) 精通九国语言的辜鸿铭的外语学习法--背诵法

本帖最后由 jjwxc 于 2012-4-13 16:39 编辑

今天开始,开始连续发几篇文章,说的都是学习外语最好最快最直接的方法--背诵法 。今天是第一篇,说是国学大师--辜鸿铭,传说中的人物,估计我临死之前只要不放弃也能学会9门外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精通九国的语言文化,国学造诣极深,曾获赠博士学位达13个之多。他的思想影响跨越20世纪的东西方,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者,又是近代中学西渐史上的先驱人物。

  辜鸿铭10岁时就随他的义父——英人布朗踏上苏格兰的土地,被送到当地一所著名的中学,受极严格的英国文学训练。课余的时间,布朗就亲自教辜鸿铭学习德文。布朗的教法略异于西方的传统倒像是中国的私塾。他要求辜鸿铭随他一起背诵歌德的长诗《浮士德》。布朗告诉辜鸿铭:“在西方有神人,却极少有圣人。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西方只有歌德是文圣,毛奇是武圣。要想把德文学好,就必须背熟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他总是比比划划地边表演边朗诵,要求辜鸿铭模仿着他的动作背诵始终说说笑笑,轻松有趣。辜鸿铭极想知道《浮士德》书里讲的是什么,但布朗坚持不肯逐字逐句地讲解。他说:“只求你读得熟,并不求你听得懂。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时我再讲给你听吧!”半年多的工夫辜鸿铭稀里胡涂地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来。

  第二年布朗才开始给辜鸿铭讲解《浮士德》。他认为越是晚讲,了解就越深,因为经典著作不同于一般著作任何人也不能够一听就懂。这段时间里辜鸿铭并没有停顿对《浮士德》的记诵,已经可谓“倒背如流”了。

  学完《浮士德》,辜鸿铭开始学“莎士比亚”的戏剧。布朗为辜鸿铭定下了半月学一部戏剧的计划。八个月之后,见辜鸿铭记诵领会奇快,计划又改为半月学三部。这样大约不到一年,辜鸿铭已经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都记熟了。

  布朗认为辜鸿铭的英文和德文水准已经超过了一般大学毕业的文学士,将来足可运用自如了。但辜鸿铭只学了诗和戏剧,尚未正式涉及散文。布朗安排辜鸿铭读卡莱尔的历史名著《法国革命》。辜鸿铭此次基本转入自学,自己慢慢读慢慢背,遇有不懂的词句再去请教别人。但只读了三天,辜鸿铭就哭了起来。布朗吃惊地问“怎样了?”辜鸿铭回答说:“散文不如戏剧好背。”布朗又问辜鸿铭背诵的进度,发现他每天读三页,于是释然:“你每天读得太多了。背诵散文作品每天半页到一页就够多了。背诵散文同样是求熟不求快,快而不熟则等于没学。

  辜鸿铭所在的中学课业本来是极繁重的,但由于辜鸿铭各科在布朗身边都提前打下了基础,整个学习过程便显得毫不费力。学校的功课既然顺利进行,没事时辜鸿铭便接着记诵卡莱尔的《法国革命》。他越读越有兴致,可是读多了便无法背诵。若按布朗的要求慢慢来,又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就这样时快时慢地把卡莱尔的《法国革命》读完了。后来辜鸿铭终于征得义父的同意,可以随便阅读义父布朗家中的藏书了。有许多书,辜鸿铭并没有打算背诵,但也在不经意间“过目成诵” 了。

  布朗对养子的寄望极高。他曾告诉辜鸿铭:“我若有你的聪明,甘愿作一个学者,拯救人类;不作一个百万富翁,造福自己。让我告诉你,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但是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学者却多想学习中国。我希望你能够学通中西,就是为了你都担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能够给人类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让人能过上真正是人的生活!”

  依照布朗的计划辜鸿铭应该先在英国学文、史、哲学及社会学,然后再到德国学习科学。学成之后才可以回中国修习传统文化。布朗当初确实没有看错,辜鸿铭十四岁时,学术造诣就已经非一般人所能比。他只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不仅初步完成了布朗拟定的家庭教学计划,而且基本上修完了所在中学的各门主要课程。布朗不禁暗自为养子的聪明而感到骄傲。辜鸿铭在学校里初步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其他课程的成绩也都很出色,已经可以申请毕业了。

  大约在1872年春季,辜鸿铭正式入爱丁堡大学就读。辜鸿铭在爱丁堡大学的专修科为英国文学,同时兼修拉丁文、希腊文时又不知暗自哭了多少次。他立志遍读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所藏希腊、拉丁文的文、史、哲名著。刚开始时,读多少页便背诵多少页,还没觉出什么困难;后来随着阅读量的逐渐增大,渐渐感到吃不消了。他要自己坚持,再坚持,一定要一路背诵下去。辜鸿铭晚年忆及此事时曾说:“说也奇怪,一通百通,像一条机器线,一拉开到头。

  到后来,不仅希腊、拉丁文,即如法、俄、意各国的语言、文学,辜鸿铭也能做到一学就会,触类旁通。据说辜鸿铭回国后,除本国语言外,尚能操九种文字与人交流,则其基础主要是在爱丁堡大学读书时打下的。

  《论语·季氏》有云:“生而知之才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兽而学之,又其次也。困兽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至于“困”字的意思,旧注谓“有所不通”,钱穆先生解作“经历困境”,辜鸿铭则自谓“吃不消”。他晚年曾对人说:“其实我读书时主要的还是坚持‘困兽而学之’的方法。久而久之不难掌握学习艺术,达到‘不亦说乎’的境地。旁人只看见我学习得多,学习得快,他们不知道我是用眼泪换来的!有些人认为记忆好坏是天生的,不错,人的记忆力确实有优劣之分,但是认为记忆力不能增加是错误的。人心愈用而愈灵堂!”辜鸿铭忆起读书时的往事,不禁慨叹道:“困兽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兆文钧《辜鸿铭先生对我讲述的往事》)则当时人们多认为辜鸿铭的博学在于他的天赋聪明,辜鸿铭自己是不承认的。

  1877年4月,辜鸿铭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所有相关科目的考试,在英国文学方面的学位考试中又表现非凡,顺利获得了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这一年辜鸿铭仅20岁。

  辜鸿铭自莱比锡大学毕业后,又赴巴黎短期进修法文。布朗又为辜鸿铭联系入巴黎大学,意在让他学一些法学笔政治学。其实当时辜鸿铭只22岁即已遍学科学、文学、哲学,并熟谙各国语言,造诣确非一般中国留学学生可比。辜鸿铭以极快的速度读完了巴黎大学整学期的讲义和参考书,除偶尔去学校上点感兴趣的课以外,辜鸿铭每天都抽一点时间教他的女房东学希腊文。从刚开始教他学希腊文字母那天起,辜鸿铭就教她背诵几句《伊利亚特》。他的女房东笑着说:“你的教法真新鲜,没听说过。”于是,辜鸿铭就把布朗教自己背诵《浮士德》和莎翁戏剧的经过讲给她听。她说:“好,我就这样学下去。”辜鸿铭说:“等你背熟一本,你就要背两本,拦都拦不住。”

  辜鸿铭的女房东常常拿着《伊利亚特》来到他的房间,把学过的诗句背给他听,请求他的指点。辜鸿铭的教法果然有效,他的女房东在希腊文方面进展神速。许多客人见辜鸿铭教她学希腊文的方法与众不同,都大为惊讶。

  辜鸿铭后来曾对晚清直隶布政使凌福彭说:“学英文最好像英国人教孩子一样的学,他们从小都学会背诵儿歌,稍大一点就教背诗背圣经,像中国人教孩子背四书五经一样。”从辜鸿铭教他的女房东学希腊国土受希腊纯正的启蒙教育一般。此法乍看强度大,难度亦大,其实则不然。若由字母而单词再简单拼句,则学习者在心理上就产生学外国语言的隔腊情绪了。辜鸿铭还依此法教会了他的女房东简易的拉丁文,也不过三两个月的工夫而已。

  辜鸿铭深厚的西方素养极得益于童年背诵《浮士德》、《莎士比亚》的经历。他后来在北京大学教英诗时,有学生向他请教掌握西方的妙法,他答曰:“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做根基。”辜鸿铭曾说:“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之式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他主张“中国私塾教授法,以开蒙未久,即读四书五经,尤须背诵如流水也。
--------------------------------------
转自http://www.read.org.cn/html/209- ... guage-learning.html
作者: jjwxc    时间: 2012-4-13 16:47

谢里曼学会18门外语的方法--背诵法


  今天介绍还是背诵法,今天介绍的名人是海因里希·谢里曼,这个人更牛,会18种语言还有的说是22种,也能找到会13种语言的。虽然不知道到底会多少种,但对于这个人来说,语言绝不是问题,只要有时间几个月就OK一门了。

  可能有很多同学不知道海因里希·谢里曼是谁,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H·谢里曼(Heinrich Schilemann 1822-1890)德国考古学家。希腊古典时代以前远古文化发掘与研究的开拓者。在希腊考古和欧洲考古学方面影响深远。1822年1月6日生于德国北部的梅克伦堡,1890年12月26日卒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

  谢里曼青少年时代以做学徒谋生。但他酷爱读书,尤其专心攻读荷马(Homer)史诗,经过自学,掌握了德语、英语,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瑞典语,波兰语,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等18种语言。他坚信荷马史诗所述特洛伊(Troy)战争皆属史实而非虚构,立志要把埋藏在地下的特洛伊古城发掘出来。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经商致富后即自费进行了长期的考古发掘。

  当时学术界对谢里曼发掘特洛伊城址之事不予重视,甚至加以嘲笑和诽谤。谢里曼根据实地调查,写了《伊萨卡、伯罗奔尼撒和特洛伊》(1868年)一书,认定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东岸的西萨立克就是特洛伊城址。1870年后他组织发掘,终于发现了城垣街道遗址,并见战火焚烧的痕迹,特别是在墓葬中获得大量惊人的文物,有金质王冠、金银手镯、项链、酒杯、碗、盘等等,从而印证了荷马史诗羡称的特洛伊城的富裕和王宫的宝藏。使整个西方学术界为之震动。为了进一步印证荷马史诗的历史内容,1874-1876年,他又相继在史诗提到的其他希腊古城迈锡尼(Mycenae)、克诺索斯(Knossos)、梯林斯(Tiryns)、奥尔霍迈诺斯(Orchomenos)发掘,也取得了惊人的成果。经过谢里曼的发掘和研究,学术界开始认识到希腊古典时代之前,确有一系列灿烂的古代文化,从而揭开了欧洲古代史研究的新篇章。谢里曼的考古实践,也使他成为欧洲现代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先驱,为普及考古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著作有:《特洛伊的古物》(1873)、《迈锡尼》(1876)、《伊利奥斯》(1879)、《奥尔霍迈诺斯》(1880)、《特洛伊》(1883)、《梯林斯》(1886)等。

  下面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内容 摘抄自《谢里曼传——一位寻金者的故事》一书。

  1、“这个方法很简单”,他到了老年以后解释,“就是多做大声朗读,不作任何翻译,每天学一课,就个人感兴趣的题目写一些散文,在老师的监督之下修改它们,把它们背下来,然后在下一堂课上朗读前一天修改过的作文。”此外,这个牧师的儿子每个星期天还去两趟英国教堂。去那儿干嘛?因为学费昴贵,而在英国教堂里就可以免费学说地道的英语。“不管那教士说什么,我都一个字一个字地跟着他小声重复。每次去教堂,我都随身带着一本书,——下雨也不例外,——以便从那里面背下一些段落。每次我去邮局赶上排队.我都一边排队一边读书。就这样,我逐渐改善了记忆力,结果在三个月以后,我就能在每天逐字地对我的老师轻松背涌……二十页长的英语散文(在把他们仔细地通读三遍以后)。我用这种方式熟记了《威克菲牧师》和《伊万荷》的全书。由于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我晚上睡着的时间很少,就把夜里醒着的时间全用来在脑子里复习当天晚上学过的内容。记忆力在晚上比在白天集中的多,所以这些夜间复习经过证明也极有价值。”

  在同年的下半年,他又用这种方法精通了法文。“通过不懈的刻苦学习,我的记忆力在一年之内得到显著增强,以至于很容易地学会了荷兰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每学一种语言只花六个星期就达到流利说、写的程度。”

  2、对他来说,再学一门语言不在话下。像学一套外语字母这样的小事岂能难倒他?问题是,一个人在荷兰怎么学俄语呢?“我能找到的全部俄语书就是一本旧语法书、一本词典和一本译笔拙劣的《德律马库斯历险记》的俄译本。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找不到一位俄语教师;除了那个拒绝教我的俄国副领事之外,那时候在阿姆斯特丹没人懂一个俄文字。就这样,我在没老师的情况下学开了俄文。几天之后,在那本语法书的帮助下,我记熟了俄文字母及发音。接着我又使出了过去的看家本领:写短篇故事和散文,再把它们背诵下来。由于没有老师修改,它们肯定写得错误百出;不过我还是尽力避免犯错误,方法是学习《德律马库斯历险记》的俄译本,并把它背下来。我琢磨,假如我能找个人听我朗诵德律马库斯的冒险故事,我很可能会进步得更快。于是就雇了一个穷犹太人,一星期给他四个法郎,让他每天晚上来我这儿两个小时,听我用俄语大声朗读,虽然他连一个音节也听不懂。

  “由于荷兰房子的楼板一般只用一层木板搭成,所以住在一楼常能听见四楼的一切动静。没过多久,我的高声朗诵就吵得其他房客不得安宁,一个劲儿地向房东抱怨,弄得我在学习俄语期间,不得不两次迁居。”然而这难不倒谢里曼,因为这小伙子从来没事受过高档的家具陈设或起码的舒适,所以住在哪儿都无所谓。这时他惟一关心的就是学好俄语。将近一个半月后,他就给莫斯科一家做靛蓝生意的大公司驻伦敦的代表写了他的第一封俄文信,并能用俄语同前来阿姆斯特丹面谈靛蓝出口的俄国商人交谈了。

  3、我(作者路德维希)最近请教丁东方语言专家,关于谢里曼自学的语言.不仅有希腊文,不久以后又有波斯文、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我得到的意见如下:

  “这些注解和练习册显示了他是个感官法学习的奇人,永远以大踏步的节奏,行进在他这个忙碌的金融家职务所处的困境中,以及他的家庭事务中。他不像多数外国人,在其早期努力后即失去了信心,或只有在长时间没有干扰的学习下才有所进展;谢里曼则靠他多面的智慧和不凡的气质得以持之以恒……通过机械性的行句和视觉帮助记忆,他取得了最惊人的结果。他开始时要求他的老师写下一长串他自己选择的生词,以及包含这些词汇的句子,然后全都自己抄写下来,记下含义,然后默记在心。之后他再引申出其他句子,由另一些词汇组成,用第一批词汇作为这第二批词汇的组成的向导,井指导构筑新句子,再找老师纠正。如此,他迅速扩展他的词汇,在字典的帮助下,直到句子不断加长井逐渐复杂。

  “得益于这种现象感官记忆法,他在几天里就成功地学习了新的语言的大量的词汇,使他在六周后,即可以口头或笔头表达他的思维了。自始至终,他都用印刷体以节省时间,因为他是个急于收获劳动果实的人,甚至果子还未熟就急于采摘。尽管如此,他后来用阿拉伯文写的一些习作也是些非常精美的文章,虽然用的也是印刷体。问题依然是,这个无可争辩的天才为何要花这些精力来学习这些他派不上用场的语言。这个问题可以说,谢里曼就是具有这么独特的个性,多少有些异于常人,总是不知为何就要学些什么东西。关于这种情况,夏洛特说过:‘事实即是如此;没有什么可解释。’”看到这里,想起罗胖子的一句名言---“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
转自http://www.read.org.cn/html/211- ... e-institute-18.html
作者: jjwxc    时间: 2012-4-13 16:49

记忆的内部和外部辅助手段


  由约翰·哈里斯主持的一项剑桥大学的研究探索了人们日常使用的记忆方法。这项研究是关于人们具体记忆习惯的调查。研究人员会问你类似这样的问题:干杂事时你会列份清单吗?你会自编诗句或谜语来记住某事吗?你会心理意象吗?你使用记事本、便携式日历或计时器吗?

  这些问题是特意用来解释两种记忆辅助物的:“内向型技巧”(或心理技巧)及“外向型技巧”(或机械式记忆策略)(见以下列表)。外向型记忆辅助物(比如清单和日历)被普通使用。但是更令人惊讶的是内向型记忆技巧(比如标词法和联系法)竟然没有人使用!大多数人不会使用可以增强记忆力的技巧。如果他们在学习里学过或他们知道学习这些技巧非常简单的话,或许他们才会使用。这条底线是:如果你想有高效的记忆系统,那就提前行动。只花几秒钟来编码你的记忆,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记住或没记住之间的差异。


“内向型技巧”(或心理技巧)

    大声读出字母表中的字母来激发回忆
    回顾第一个步骤或事件的顺序来重获被忘记的线索。
    韵律法:“春天来了,秋天走了”。
    团块记忆:将“74741259”这串数字记忆为“A 747 for 12。95”
    联系法:通过将清单上的项目与容易记住的联想物联系起来记忆。
    故事联接法:编一个故事来记忆一些信息。
    标词法:将信息与先前存在的单词与形象相联系。
    关键词和同音词法:想想一对鸭子来记paradox(自相矛盾的话)这个单词,或一个女孩在追星(tracing a star)来记人名
    位置法:将信息与先前存在的一组熟悉的有逻辑的方位相联系。
    缩写词和离合诗法:将关键的概念与缩写词或单词开头相同的词语相联系:用HOMES来记忆五大湖的名字;用“Every Good Boy Does Find”来记忆高音谱号。
    与以前的知道相联系:通过将蒙哥马利与民权或20世纪60年代的国民违抗行为相联系来记住蒙哥马利是阿拉巴马的州政府所在地。

“外向型技巧”(或机械式记忆策略)

    写清单、做记录或列提纲。
    日记条目。
    日历、日程表或计时器。
    闹钟或定时器。
    在手指上拴绳子。
    贴张提示图。
    请求他人提醒你。
    将东西摆在明显的位置。
    心中的地图。
    问题回答器和电子信息装置。
    图表、剪贴簿、视频。
-----------------------------------------------
转自http://www.read.org.cn/html/210- ... al-memory-aids.html
作者: jjwxc    时间: 2012-4-13 16:52

名人学外语--张道真 、江铸久


  今天还是说的背诵,说的是张道真、江铸久。第一个是张道真说的如何使用背诵法来学习英语,第二个是著名围棋九段棋手江铸久学日语的故事。

  多背是英语学习的核心--张道真

  张道真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著名英语教育专家。

  英语学习,我一贯主张跟着录音带熟读、背诵。我的学生要把北外的第3、4册共32谭录音全背下来,并能够复述。所背诵的文章,生词不能太多,要易上口的,如《新概念产》第2册96谭的两盘录音带,就易背,好上口,我就让学生背,效果都很好。

  必须要能够复述出来,否则必然上不去。因为复述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刚开始,生词不能太多,不能超过5%,否则复述不出来,就像北京火车站的坡度,缓一些反而上得快一样;复述量大一些,重复率高一些,进步会更快。单词组合很多,英语的知识点也浩如烟海,只有全文背诵,才能把课文的各个侧面都记住。

  大声读很有用,但不必太大声,熟了就有用。但疙疙瘩瘩不行,要很通顺。我主张强化教学,一下子带100名学生,3年中全部用录间带。现在不少都是用老办法,小班上课,一个人只上十几个人的小课,效果也不见得好。

  关于背诵的内容,可奏一个三步曲:一、背《新概念》第2册96个小故事,Progress English中的几盘;二、复述一些简易小说,比如《雾都弧儿》、《冰海沉船》、《简爱》等;三、复述《视听材料》(供电大用的)的外语报告,如第五期中的《新西兰》一文,虽然是外国人写的,却很容易复述。《视听材料》已出8期,书店有卖。

  另外还要多看简易读物,可6-7天看一本,常用的不懂的生词应查一下。也有几十种改写的书,多读为好,量多了,单词的重复出现率就高,也可看浅易原著或法、苏译成英语的东西。19世纪的你们不必看,看20世纪写的作品就够了。不过,我还是主张多背录音带,下功夫背诵两年,可用一辈子。

  著名围棋九段棋手江铸久学日语的故事

  中国著名九段棋手江铸久是山西人,他爸爸有个朋友叫孙凤祥,留过日,后在山西大学教书。江铸久跟眷他学日语,这老师的方法比较独特,先带着铸久念一遍课文,讲解必要的语法,纠正发音,然后就让回家把课文背下来,如果背不下来,他就不再教新的,有时背得结结巴巴,孙老师就坚持让他背熟了再来,就这样,江铸久跟着孙老师学习了二十来天,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方法,江铸久一开始学习日语就遇到了一个好老师,感到很幸运。
------------------------------------
转自http://www.read.org.cn/html/212- ... en-jiangzhujiu.html
作者: jjwxc    时间: 2012-4-13 16:59

背诵是征服英语的最好方法--名人谈英语


英语专家陈林

  我一向主张要“背”,不仅儿童要背,成人更加要背。且看郑板桥在《自叙》中所说“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只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万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一代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凡人,更何况他背的不是外语。

  
著名英语教学专家胡春洞

  朗读和背诵,对于语感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很多老知识分子,语文学得好,外语自然也学得好,就是因为他在学语文的时候,养成了朗读和背诵的习惯,那么他在学英语的时候,就把这个方法迁移到英语的学习中来,就取得了成功!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薄冰

  如果我是一个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我将多看故事多看画,多听句子多唱歌。语法我不学,完全靠模仿。如果我是一个初学英语的中学生,我将把好的课文念得正确、流利,做到“烂熟于心”,睡梦中会说出来,作文中会用出来。

  
浙江文科状元陈春仙

  我觉得要学好英语首先就是要多读、多记、多背。 离开了背诵这个关键的一步,要想学好英语是无法想象的。但往往有的同学就在这一步上偷懒,而且显得非常理直气壮,他们的理由是: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反对死记硬背。我觉得这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歪曲理解,没有死记还谈什么活用。

  
《南风窗》总编辑秦朔

  假如生命重来一次,我有很大可能,还会选择今天的职业,做一个文化传播者;假如生命可以重来,我一定会使用更好的学习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加强背诵。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维友

  学语言有一个从“死”到“活”的过程,“死”的东西多了,熟能生巧,慢慢就会“活”。死记硬背到一定程度,便会“死”去“活”来。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张道真

  英语学习,我一贯主张跟着录音带熟读、背诵。我的学生要把北外的第3、4册共32课录音全背下来,并能够复述。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经验谈
  —我硬是把自己从工程师背诵成了播音员

  当英语电台新闻播音员,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异想天开!我对自己能否胜任,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在1992年,我真的当上了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的英语播音员。为了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我想了一个笨办法。每天早上,我把BBC和VOA的新闻稿录下来,反复朗读、尽量背诵。没有过多长时间,我竟然成了著名的播音员。

  很多人问我是否在美国培训过或工作过,我得意地告诉他们:自己练的!是和世界上最好地播音员练的,而且几乎没有花一分钱学费!这就是背诵地魅力!最笨的办法,原来就是学英语的最佳捷径。
--------------------------
转自http://www.read.org.cn/html/213- ... onquer-english.html
作者: jjwxc    时间: 2012-4-13 17:08

眼球运动有助于增强记忆


  用什么方法能有效提高记忆力,一直是专家不懈探索的课题。最近有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眼球运动可以增强记忆力以及提高记忆的准确性。请关注:

  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报道,曼彻斯特都市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眼球运动可以增强记忆力以及提高记忆的准确性。报道称,研究人员给102名学生播放了一段录音,包括20组单词,每组单词15个。随后,他们要求三分之一的学生左右移动眼球30秒,另外三分之一的学生上下移动眼球30秒,剩下的学生保持眼球处于平常状态。最后,研究人员测试这些学生对录音中单词的记忆,发现前两组学生记住的单词比第三组多10%。研究人员说,眼球运动能促进左脑右脑之间的互动,以此增强记忆力。但是,要详细阐明其中的奥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那么,眼球运动和人的记忆力是否有关系呢?专家指出,这些研究暂时还处于讨论阶段,如何记忆和运动才是科学需要未来的进一步探索。

  
解读记忆过程

  人的记忆到底是什么?我们又是如何完成记忆的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博士周爱红解释说,记忆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环节,是指获得的信息或经验在脑内储存和提取的神经过程。记忆是人类相当复杂的认知功能,包括获得、储存和提取三个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环节。获得又称为登陆或识记,是感知外界事物并通过感觉系统向脑内输入信号的阶段,注意力对信息的获得有很大影响。储存是获得的信息在脑内编码、储存和保持的阶段,保持时间的长短和巩固程度的强弱与该信息对个体的意义以及是否反复应用有关。提取又称再现,是指将储存在脑内的信息提出来再现于意识中的过程,也就是回忆过程。

  周爱红指出,很多因素影响记忆力。比如注意力,可以使我们有效选择有意义的资料,由识记进入短时记忆。有些人说记忆力减退,其实很多是注意力降低造成的。除此之外,记忆材料、学习、干扰是影响学习记忆规律的因素;而情绪(人类研究发现,减少应激、放松情绪可能有利于保持大脑的认知和记忆功能)、饮食、睡眠、音乐、身体锻炼、脑力锻炼等等也是影响记忆的因素。

  
眼球运动与记忆力

  了解了人的记忆的大致过程,便会进一步联想到,眼睛结构与神经元或者记忆树会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吗?如果说运动有助于记忆,那么,眼球一上一下、一左一右有规律的运动是否有助于人有规律地记忆呢?

  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眼科专家张晓君分析说:“应该说这是有一定联系的,但这种联系是间接的。大脑皮层传出的神经支配眼球运动,眼球运动受大脑的支配同时再逆向传回到大脑,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至于说眼球运动或者其他一些运动是否会反馈信息到大脑皮层、是否产生兴奋的反馈以此增强记忆,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张晓君并不主张大家就此认定眼球运动可以增强记忆力,更不是说要提倡不科学的眼球运动。张晓君指出,尽管这个现象很有趣,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一些思考问题时转动眼睛的例子,但是是否能通过有规律的眼球运动增强记忆还不能肯定。如果眼球运动能够增强记忆,这也会是一种短期记忆。

  
有效增强记忆力

  我们期待着眼球运动是否有助于增强记忆,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会有一个新的突破。然而,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什么样的记忆才是最科学的呢?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郭春彦教授认为:“人的年龄与记忆有很大关系,最初人的记忆力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当到达一定的年龄后,记忆力将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衰减。我们的大脑神经成像实验研究表明,与儿童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对新近见过事物的记忆明显降低。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如何使记忆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或延缓衰减的速度,尽管还没有严格实验意义下的方法,但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特别是儿童的学习负担很重的情况下,睡眠对于他们无疑是一个好方法。而对于老年人而言,多读书,勤于思考则是有效增强记忆的途径。但是,滥用药物则很可能极大地损伤人们的记忆力。”

  周爱红认为,像情绪、饮食、音乐、药物等等,都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力。因此,应避免高胆固醇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营养学家发现一些食物具有抗氧化作用,水果如蓝莓、草莓和马铃薯,蔬菜如甘蓝,这些食品对提高记忆力有好处。同时音乐刺激也可能通过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增强记忆力。一些研究表明接受长期音乐训练的儿童听觉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此外,增强记忆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 提高对目的记忆信息的注意力;
- 对记忆的内容进行理解、组织、系统化,把无意义的资料变成有意义的资料;
- 多种渠道进行记忆(如听觉、视觉、运动等);
- 反复应用和巩固;
- 讲究记忆环境,防止记忆前后信息和外界的干扰,尤其对记忆力欠佳的老年人,一次记一件事情可能非常重要;
- 生活中注意精神愉快,保持良好的心情;充足的睡眠、健康饮食;
- 规律的体育锻炼和脑力活动;
- 在医生指导下服药,避免乱服可能影响记忆和认知的药物。
-------------------------
转自http://www.read.org.cn/html/219- ... engthen-memory.html
作者: jjwxc    时间: 2012-4-13 17:18

高效学习法--之”西蒙学习法”


  今天来说说西蒙学习法,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论,就是缺少实际的应用方法。我的目标就是研究出来一套完一点就是完整而具体的学习方法 。目标是3个月入门,在花六个月时间可以达到中等程度,具体一点就是来说,9个月时间可以学习一门技能。比如学习一门外语6-9月,通过CPA、司法、律师的资格考试。现在遇到很多的问题,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才能研究出来。OK,下面开始介绍西蒙学习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曾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西蒙教授立论所依据的实验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1分钟到1分半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一个信息称为“块”,估记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5万块,如果1分钟能记忆1“块”,那么5万块大约需要1000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40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要用6个月。为了感谢西蒙的这个研究成果,教育心理学界称这种学习法为西蒙学习法

  为了形象地说明,把西蒙学习法比做一把锥子。正如居里夫人所说,“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 西蒙学习法所支配的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尖锐猛烈、持续不断的态势,所以又名锥形学习法。
  原理:烧一壶开水,如果断断续续地烧,1万个小时也烧不开,如果连续烧,1个小时就够用了。

  《华盛顿邮报》报道:
  德克萨斯州双腿残疾的年轻黑人男孩戴维·汉姆生,17岁那年立志要当一名音乐家,他以每天10小时的时间苦练了1年钢琴,终于使音乐专家也为他高超的钢琴演奏艺术叹服。然而不幸的是,由于练习钢琴过猛而得了难以治愈的腱鞘炎。于是他又以每天10个多小时的时间攻读法语,只用了2年时间就学完了法语专业的全部课本,最后以法语第1名的成绩考入了康奈尔大学法语系,插班2年级。不久他又攻读考古学,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考古专业4年学完的课程,并一举夺魁考了个考古研究生第1名,师从著名考古学家怀特·邦德教授。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天赋固然是一个因素,难道那么多考古毕业生没有一个天赋好的吗?显然不是。实际上戴维学习这门知识所花费的时间并不比专业大学生花费的时间少。

  以耶鲁大学4年制的化学系为例。一年级每周46节课,其中化学专业课10节,其它课程16节。20节自习课中,自习化学专业只有4节。所以化学专业共有14节课,合计11。66小时。每周学习专业课不到12小时,每天平均不到2个小时。而一年365天除去50多个星期日、暑假、寒假、法定假日、其他假日和社会活动等等,充其量不到240天时间,480个小时,如果采用“西蒙学习法”,每天学习10个小时的话,只用50天就可学完大学1年的学习课程,而4年制的大学课只需用200天就可以学完。

  可是,为什么戴维比其他学生成绩优秀呢?西蒙学习法的知识增长是一种优势累积,不仅在知识的数量上,而且在知识质量上也是和传统的学习方法不同的。比如按常规的学习方法,上一堂化学课后,又上其他课,期间由于化学课的停顿和其他课对化学知识记忆的影响,上第二堂化学课时还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复习,以此类推……学得越多,复习量就越大。而持续不断的学习的本身就包含着对学过的知识的不断使用,所以就可以省去复习所浪费的时间。又由于进攻的态势本身就是一种优势,所以还会产生质量优势。马太效应在这里的表现是:越是在很短时间里精通了这门学科,就越容易灵活运用。

  
精神准备:开步走吧,只要走,自然会产生力量。

  西蒙学习法需要充分的精神准备。须知1万个正确的考虑不如一个有缺点的行动。爱因斯坦不是在大街上张贴一张“高中毕业生爱因斯坦讲授物理,每小时3法朗”的毛遂自荐广告,怎么会到尼伯尔专利局工作呢?最典型的数俄罗斯科学之父罗蒙诺索夫了,他仅从《小学算术》的序言中知道有个“莫斯科”,猜想那里一定有学校,借了3个卢布,步行1千多里到莫斯科,最后不是成了大科学家吗?

  有人说:“下这么大精力钻一门课程,一旦走错了路呢?”印第安部落有这样一个故事:
  莫西干、克奥斯兄弟两个听说千里之外的普罗奥山山顶上尽是金子,莫西干头脑简单,信以为真,要去寻宝,克奥斯考虑问题比较周到全面,认为这个传说不可靠。于是莫西干独自一人去了。莫西干风餐露宿,吃尽艰辛到普罗奥山山顶上一看,什么也没有。路费也花光了,无奈跟着一个科特族印地安人牧马糊口。而克奥斯呢?虽然他考虑的很正确,也没有走错路,但仍是老样子,什么也没有获得。

  走错路不要紧,最怕在原地不动的人。我们要知道过程也很美,学习就是一种经历,无论对的还是错的。

  西蒙学习法需精力高度集中。频繁地使用大脑,会不会造成精力衰竭呢?研究表明,人脑潜力是很大的,据称人的大脑是由150亿个神经元组成的,每个神经元可以接受数千种不同的信息,人脑的功能相当于一个这样巨大的图书馆,它可以贮存相当于一个人读了300万年书所接受的信息量。

  以记忆力而言,据有关资料介绍,假定18岁至35岁的记忆力为100%,36岁至60岁为95%,60岁至85岁平均85%至80%。过了30岁后,虽然记忆力减退,但由于理解力的加深和经验的增多弥补了这个缺陷。

  假定一个人的知识是0,那么他的有效知识百分比是多少呢?他实际需要的知识就是他的有效知识。人的知识面总是大于实际需用的知识,现代人的有效知识大约相当于他总知识的10%。也不妨对学校的教材进行计算,看教材中有多少是现代科技成果所需要的知识,然后再按有效知识进行教学活动。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应从实际出发按创造目标的需要选修知识。这样学习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像锥子一样,照准一个眼深钻下去是最有效的。还有一比,就像我们拣金砂一样,传统的学习方法是砂子和金砂混在一起来找金砂,而采用西蒙学习法,则要直接得多,是从砂子中吸金砂。
--------------------------------
转自http://www.read.org.cn/html/220-simon-learning.html
作者: adipose    时间: 2012-4-13 17:29

我就是背单词教法的受害者啊,我看见外国人就傻了
作者: ygb7969    时间: 2012-4-13 21:43

俺老得已经是过目即忘,背诵法只能拿孩子来做实验了
作者: 未末    时间: 2012-4-13 22:49

好方法才可事半功倍。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