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新闻人生] 怒掀桌:城里媳妇回乡过年光干活不让上桌

【怒掀桌:城里媳妇回乡过年光干活不让上桌】日前,网帖#城里媳妇怒掀桌#引热议。第一次回农村丈夫家过年的媳妇,独自辛苦做了一桌子十几盘菜,到吃饭时却公婆被撵下桌,被叫去厨房吃饭,老公也在一旁附和。媳妇怒掀桌,几乎获得网友的一致点赞。专家:越讨论越乱。(广州日报)



专家:婚姻中城乡差异鸿沟是正常现象

私人的事情让公众讨论无益问题解决

  上海女友去江西男友家过年,年夜饭时连夜逃跑的网帖成为这个春节最热门的话题,随后,关于城乡婚配怪相的例子被许多人关注。日前,网帖《霸气媳妇回农村:光干活不让上桌掀翻了自己做的一桌子菜》被热议。第一次回农村丈夫家过年的媳妇,辛苦做了一桌子菜却被叫去厨房吃饭、媳妇怒掀桌子,这一举动几乎获得网友的一致点赞。对于城乡婚配的差异,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村和城市的差异一直都存在,而且要改变也非易事。他认为,这些属于非常私人的事情,拿出来到网络上给大家讨论无益于事情的解决。

  文/广州日报记者于梦江

  近日,网帖《霸气媳妇回农村:光干活不让上桌掀翻了自己做的一桌子菜》被热议。发帖者称,丈夫是农村出来的,自己第一次回丈夫老家过年,为了给婆家留个好印象,去之前一个月开始研究做菜,手艺练得很好信心满满。

  到了婆家之后,家里有不少客人,婆婆却没有主动做饭的意思,于是,媳妇下厨,做了一桌子的饭菜,期间婆婆连个下手都不打,让媳妇有点不爽。等媳妇把十几个菜端上桌,大家已经开吃了,没人等做饭的媳妇,甚至没人喊一声。媳妇忙完看到桌上还有个位置,于是一屁股坐上去,正准备尝尝自己的手艺,并准备接受大家的表扬时,公公不屑地瞥了一眼,轻轻说了句:“哪有女人上桌子吃饭的,还不出去?”媳妇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看着公公,公公又说“你怎么还不去厨房吃!”于是,媳妇整个人就不好了。“在婆家不等我吃饭就算了,还不许上桌子吃饭,并且还让我去厨房吃,我是第一次来好不?”媳妇想着拿着碗筷在那没说话,瞅了老公一眼。此时,婆婆也赶媳妇出去,丈夫也跟着附和了句:“出去吃饭吧。”

  此时,媳妇心里的火无法抑制,“我不是人吗?为啥要我出去吃饭?不让我在这吃饭不是?行,这饭是我做的,不吃谁也别吃,大家一块去厨房吃去吧。”

  哐啷,媳妇一把就把桌子给掀了。

  网友:桌子掀得好

  姑且不论网贴所述内容是否属实,记者发现,网友几乎罕见的“一边倒”支持媳妇的做法。网友@青衣拂袖认为:“不能说一个地方的风俗有问题,只能说这个女人的老公有问题,你老婆为了你家付出的够可以了,你为什么不能说一句,你们吃,我陪我老婆去厨房吃,还自己也赶媳妇,你会做人吗,老人也是作,要面子折腾媳妇,这个媳妇我认为做得很到位了,没有耍脾气。”

  对于城市和农村的风俗差异,有网友说:“就有这么些农村人,又想娶城里媳妇有面子,最好还不要彩礼,有车有房的,又要求城里媳妇当牛作马伺候他们一家,跟我婆婆一个性格,怎么能不闹一下。”

  专家:越讨论越乱


  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村和城市的差异一直都存在,而且要改变也非易事。唐钧认为,婚配差异其实是很私人的事情。“过分的讨论农村和城市的婚配差异,并且进行批判我认为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比如帖子中掀翻公婆家桌子的儿媳妇,很多事情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如果拿出来被众多网友讨论,对当事人来说会越来越乱。”

  唐钧认为,夫妻双方要多包容体贴,城市的女孩子嫁给农村的男孩已经突破了很多东西,需要双方一起努力,去慢慢填平城乡差异的鸿沟。

  城乡配

  春节“心塞”事

  凭啥总回老公家过年?


  北京的新手妈妈刘女士这个春节过得很糟心。刘女士说,老公出生于中部地区一个农村家庭,在北京工作,“他什么都好,就是比较大男子主义,比如春节不管什么情况一定要回他老家过。我们已经结婚三年了,每年都在他老家过年”,每当自己有异议,老公都会说,“春节就应当在婆家过,不然我爸妈家在老家抬不起头来”。今年春节,因为儿子才5个月,刘女士实在不想折腾孩子,婆婆家冬天太冷了,也没有暖气,她担心孩子生病,但老公执意要带全家回老家过年。

  回到农村老家后,许多亲戚来看孩子,轮流抱着,孩子大哭大家也不在意,刘女士很心疼,第二天晚上孩子开始发烧,后来伴有咳嗽,镇上的医生说是着凉感冒了,吃了几天药也不见效,反而咳嗽得越来越厉害。刘女士提前带着儿子回到北京,到医院后确诊是小儿肺炎,每天带小孩到医院做雾化,到现在还没完全好。“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每年回老家过年,我是独生子女,好几年没陪父母过年了,现在为了这个连小孩的健康也不顾,无法接受。”刘女士说。

  跟丈母娘翻脸了


  秦先生这个春节也过得很揪心,原因是跟丈母娘因为小舅子的事闹得不欢而散。秦先生出生在一个省会城市家庭,他的妻子出生在农村,妻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小舅子大学的学费是妻子出的,大学毕业后小舅子要买房,当时尽管自己不太愿意,但不想让妻子为难,秦先生拿出20万元资助,并说好了以后小舅子结婚的钱都包含在内,不再给了。

  今年春节,丈母娘又提出要两个女儿出钱,给儿子买车。小舅子工作两年了,还没有女朋友,让丈母娘和老丈人焦急万分,认为他光有房子资本还是不够的,必须买车,还必须买20万元以上的车,这样才能找得到对象。小舅子自己没什么积蓄,丈母娘二老也没什么钱,于是这20万元买车钱又要让两个女儿出。“有钱就买好车,没钱就别买车,又不是救急,我凭什么出钱给他们充面子?”秦先生无法理解,只跟妻子说了一句这次坚决一分钱不给,就走了。
1

评分人数

哐啷,媳妇一把就把桌子给掀了。
网友:桌子掀得好

我也说 :桌子掀得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一套
1

评分人数

她公公,说那有女人上桌的?
那她公公的老婆,她婆婆是怎么上桌的!

不过是那一家子一起欺负人罢了。
那媳妇不过是嫁了个男人一起过日子,不是他们的奴才,掀的好,什么人啊!
1

评分人数

我老家是农村的,小时候男人一桌,不让小孩和女人上桌;但是不是说女人去厨房吃。而是女人们自己单坐一桌,可能没主桌规矩,菜摆的整齐。桌子不够的时候。摆个柜子就吃。为什么,因为男人是一家之主;吃饭喝酒花的时间多,女人要做菜,做菜之后就吃饭。但是后来都是独生子女,出去吃饭就是喝酒的一桌不喝酒的一桌。别说没教养,农村以前是生活原因,男人的重劳动力,自然男的地位高。以后生2孩什么情况我不知道,但我这一辈独生子女多,男尊女卑没那么严重。男女都挣钱养家,女人小孩不上桌的事要看情况。老人有时候就是有老思想。他们文化程度不高,认为老规矩必须遵守,却不知道为什么制定这样的规矩。如果公公婆婆人好,就是思想守旧,老规矩严重;老公也好,在这种情况下,偶尔回次老家守一下规矩给婆家面子还成。要不是这种情况,让自己不舒服的事不做。入乡随俗,你没本事你就要随俗;有本事的人才是订规矩的人。
1

评分人数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以前去农村采风的时候,在深山的村子遇到过,很好客的一家人。两个孩子,然后确实是很穷的家庭,也不通车,光爬山都要爬一个半座山才能到的一家,老实说我搞不懂为什么要住在那种地方。一座山上不超过三户人家,四面八方都是森林没有路。感觉像原始社会= =。那里确实是女人不给上桌,女主人做了饭就带着孩子去火塘旁边窝着吃了。那顿饭的感觉,说实话不是很好。如果我是那个媳妇儿,我也会掀桌走人。
1

评分人数

辛夷花前,长安月下。美人当自如温玉。
本帖最后由 agreel 于 2016-2-20 07:27 编辑

掀桌没必要
何必那么戏剧化  
又不是拍电视剧
一地狼藉
坏人心情
自己也出丑

首先反省自己----眼瞎
嫁到了这样蔑视女性的家庭
然后走人
回家和老公协商
实在理念不合
那就一拍两散----离婚
1

评分人数

所以说门当户对是有道理的,双方家庭背景差异过大生活中就会充满了矛盾,还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人吧
1

评分人数

老公是山东农村的。不过我回去都是男女一桌吃饭的。生活中也有一些旧观念旧习俗包括重男轻女,但都不会明白地表示出来让你不舒服那种,所以还好吧。个人觉得这个事儿故事性太强,真没必要掀桌子。直接收拾行李走人。你嫁山东人也好嫁河南人也好嫁东北人也好,怎么可以对老公家乡风俗习惯一点都不了解?尽量适应、调整,不行的话,咱不受这个气,我就不回你家,你能怎么地?
1

评分人数

我也找过北方男朋友,一开始也是大男子主义,后来还不是做饭做面挺勤快的。。。。

家庭婚姻这档事,按毛主席的说法,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都别拿地域说事,你拿住了对方,你就过的舒服;你让对方拿住了,你就憋闷。都是个别情况。。。。
1

评分人数

家庭婚姻这档事,按毛主席的说法,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


家庭婚姻这档事,按毛 ...
nmaverick 发表于 2016-2-20 07:31

什么毛主席的说法,知道你爱慕他,但也不能什么好东西都按他头上
纠正下。。这话是人家林黛玉说的。
1

评分人数

所以婚前还是要对男方家庭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最理智的还是根本别嫁这种人家,不是地域歧视,而是根本三观都不一样,不是靠男人养活的女人,为啥要去婆家的奴才。
1

评分人数

第一次上门哎!后面时间长了都是家里人了。可以说习俗什么的。但是第一次上门就这样,下马威么。绝逼要掀桌的啊。第一次就把你当奴才当二等公民。那要是忍了,这辈子就等着伺候他家吧。
1

评分人数

辛夷花前,长安月下。美人当自如温玉。
回复 11# 1836

其实是袭人(准妾)和林黛玉(自命主妇)讨论以后和宝玉三人同衾时咋整时说的。结局我就不说了。

俩货和炒股的人挺像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今天微博有个哪个地方不能上桌的话题,目前我看到的有江西某地、安徽某地,没耐性继续看了
1

评分人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