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算来,袋鼠登上澳洲土著的日常菜单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现在还能在悉尼的上流餐厅中时不时见到它代替牛肉出现在餐盘上。在澳洲和新西兰,袋鼠已然成灾,他们侵入高尔夫球场,农田甚至是城区,只是目前而言袋鼠肉还没有澳洲人广泛接受,更不用说世界其他地区了。
我可没说你在餐桌上就找不到它的身影了,在旧金山和纽约的超市里,或者是伦敦,袋鼠肉都已经放上了生鲜货架。最近袋鼠肉还入住了秘鲁首都利马的超市。
要知道秘鲁人民多奇志,生煎花栗鼠和烟熏草泥马都是餐桌上的常客,但要接受袋鼠肉也还是个不小的挑战,经过六年艰苦的谈判,澳洲终于在今年三月开始向利马供应袋鼠肉,这下秘鲁人民又有口福了。
袋鼠肉尝起来有点像北美白尾鹿,其实话是这么说,很多人还是过不去心理上的一关,他们声称吃袋鼠这么萌的生物简直就像是吃小鹿斑比…… 其实袋鼠是一种十分环境友好的可食用动物,相较而言,现在的主流供肉动物牛羊动不动就释放温室气体,只是要考虑到袋鼠肉长途跋涉运往各个国家,这碳足迹也不是闹着玩的,功过相抵优势也没那么明显,再加上船运的成本也会加在肉的价格上,秘鲁人民的直观感受就是袋鼠肉贵。怎么个贵法呢,秘鲁当地的牛肉大概是39块钱一公斤,袋鼠肉就会卖到156元一公斤。
秘鲁第一批进口的袋鼠肉只有一吨,澳洲政府希望随着大伙儿尝试过新鲜事物后能踊跃购买,刺激外需。澳洲主要出口的肉用袋鼠有四个品种:红袋鼠,东部灰袋鼠,西部灰袋鼠和普通大袋鼠,农业部公布的一份文件中,澳洲政府已经批准了今年“收获”512300只红袋鼠,西部灰袋鼠和大袋鼠以控制袋鼠的种群数量。
澳洲出口的这些袋鼠都不是什么珍稀物种,大农村的袋鼠总量大概有2000万只。所以,怎么“收成”袋鼠呢,标准流程是往袋鼠脑袋上来一枪,政府相关科学顾问说这种方式快速有效并且减少袋鼠痛苦,是比较人道的,但还是遭到了动物权利保护组织的抗议。相当产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抗议是如此有效以至于袋鼠肉的结局只有放着等发臭和混作狗粮两种选项。
可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喂饱90亿的人口,这种优柔寡断妇人之仁还是少有为好,想想什么才是能保证持续供应的,什么是环境友好的,答案当然很明显——袋鼠肉。
根据《新科学家》2010年的一篇论文,一只袋鼠的成长只消耗一只羊吃的三分之一的草,百分之十三的水,消化系统也不产生甲烷,要说有缺点,就是没法驯化。
袋鼠肉还有别的优势,好比说它含铁量高,高蛋白且低脂肪,做肉排的话最好烤到六成或者八成熟(没错,译者我是偶数派的)。
现在售卖的袋鼠肉还是走得小规模精品化战略,也只有1700万美元的小市场,和已经完全成熟的其他肉类市场(好比牛肉有60亿美元的市场)相比就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