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专家:越南寺庙放中国石狮子不合适 应放石狗(图)
图中的这对石麒麟,从17世纪以来被供奉于宁平省华吕县丁王寺。(图片来源:越南摄影美术与展览局。)
位于河内赵夫人街的真仙古庙塔院前的中国造型石狮子。(图片来源:越媒)
原标题:越南专家建议用麒麟石狗取代遗迹区中国造型石狮子
中国日报河内8月21日电(记者王健)据越南每日快讯8月21日报道,越南信仰文化研究和保存中心主任、越南国家文化遗产委员吴德盛教授认为,中国用于看守陵墓的石狮子不适合摆放在寺庙等遗迹区。而麒麟、石狗是经常出现于越南古遗迹区的灵物。
吴德盛提出,中国和欧洲造型的石狮子被大量引进并进入越南寺庙、遗迹区,是由于在文化断裂过程中老百姓不明白灵物的意义造成的。(外来)文化可以接受,但将中国的守护陵墓的石狮子放进越南寺庙,就不合适了。
吴德盛教授对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关于将外来灵物从遗迹区、寺庙中移除的提议表示拥护,但他认为应该有替代产品以便满足平民百姓的心灵需求。吴德盛提出使用石麒麟雕像作为灵物,摆放到越南的古遗迹区,取代石狮子。他说,“狮子只是个别现象,在越南的镇宅灵物体系中并不普遍。从前的越南人常常用麒麟作为灵物,实际上并没有将之放置在寺庙前。”
吴德盛教授分析,作为灵物的麒麟,从李朝开始到陈朝再到黎朝,数千年来一直与越南人的文化心灵生活密切相连。麒麟具有神圣的含义,常常出现在越南寺庙、宫廷建筑之中。麒麟这种灵物还被置于庙宇、陵寝或者乡村牌坊大门等地。
吴德盛教授称,石狗是吉兆、好运的象征,狗吠声可以驱逐魔鬼。位于(河内西湖)白竹湖(Trúc B?ch)的狗儿寺(C?u Nhi)就供奉着石狗,传说称,“狗儿”是一条白毛中有黑点的狗,“狗儿”身上的黑点由“天子”两字组成,李公蕴王离开都城前往升龙时,“狗儿”母子跨过红河追随,成仙,被李公蕴王立庙供奉。
画师黎设刚也认为应该选择石狗替代外来狮子,因为这是越南人熟悉的灵物,经常在平民家居到廷堂庙宇的门拱牌坊等地出现。让狗来看家护院也是符合生活实际的正常思维。
越南国家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陈林弁副教授盘点了一些摆着石狗的地点,如北宁省桂武县邓姓陵有一对可追溯到1675年的石狗,他说石狗雕像只用于平民百姓看家护院,至于在陵墓和寺庙,从前的越南人常用麒麟或鳄鱼。
据陈林弁称,麒麟是智慧、纯正的表象,与神灵紧密相连,体现上天的力量。从前的越南人尊重麒麟,并将它们置于廷、庙的房顶的木质构件上。李、陈朝时代,麒麟常出现在城墙阶梯之上,如兴安省文林县的兴林寺。之后,麒麟又被塑造成蹲坐的造型,如北宁省的佛迹寺的麒麟石像,用来守卫大门并检查人们的灵魂和智慧。
古越美术研究者、画师潘锦香指出,一些灵物被用来看家护院:如在陵墓的石狗,在寺庙的龙,鳄鱼。但越南的这些看家护院的灵物没有镇压、权力的含义,而且个头不大。
陈林弁称,除了越南老百姓家常常放置一对石狗之外,将灵物置于大门外并不是越南建筑的特征。由于中国文化或暗或明地影响着越南人的现代生活,因此当今的一些工匠无意中会打造出一些类似中国造型的石狮子。“因此,最好不要将门前放置什么东西,如果放置的话,就要注意到简单、尺寸小、越南人质朴的农民精神等。我们的祖先是这么做的,已经将中国的一些形象变成了越南的,达到了不再有什么影响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