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棕色人种”。棕种人绝不是黑白黄三大人种的附庸,而是一个庞大而古老的人种,他们比黄白人种更早走出非洲并散布到了世界各地(在那篇论文中有图示)。只是他们的社会发展程度一直很低,长期停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所以被后来居上的黄白种人所取代。现在的棕色人种主要居于印度安达曼群岛、印尼伊里安岛、澳大利亚大陆和一些太平洋岛屿,所以也被称作“澳大利亚人种”,但事实上他们曾经是整个世界的主人。棕种人甚至也从亚洲的东北到达了美洲,并向南推进。但他们被后来居上的黄种印第安人所灭绝了。中美洲印第安人(玛雅人、阿兹特克人)中间广泛存在的“人祭”习俗,应该与早期的棕色人种和黄色人种的大战有关(这又是另一个很大的话题,此处就不展开了)。
在人类学科学的观点来看,棕种人毫无疑问地处于落后状态。他们的身材比较矮小,脑容量低于其他人种,智力和体力都有劣势。而且他们长期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野蛮状态,社会形态几乎就没有发展过。棕种人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特征就是“人吃人”,直到现在残留的棕种人都还有此习俗。这与他们生产方式的落后、生存环境的恶劣直接相关。当狩猎、采集等方式无法找到足够的食物时,吃人肉就成了补充营养的一种必须方式。所以当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大陆看到棕种的土著人时,直接将这些皮肤棕黑、全身赤裸、野蛮凶残的土著等同于野兽,根本就没有将他们视为人类。棕种人的真实形象可不像有些电影里面那么纯朴善良,不过我们当代社会要讲究政治正确,不能搞种族歧视,所以棕种人的基因劣势也成了一种言论忌讳(事实上棕种人的进化程度比黑人还要低得多)。
说到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形成,我们推测棕种人的基因可能起到了某些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并非全部都是负面的。
先说说显而易见的一些"劣势"作用:
1 棕种人(含矮黑人)的基因导致日本民族的身材普遍矮小,而且罗圈腿、伛偻背的比例很高。(当然人的身材和营养情况关系也很大,二战后日本人的平均身高长了很多。)
2 对生命的不尊重。棕种人的社会发展程度决定了他们对生命的理解与更高级的黄种人是不同的。原始丛林中的弱肉强食意识深深地印在了棕种人后代的大脑中。所以他们可以表现出来对生命的漠视,对杀戮快感的追求,甚至也更愿意抛弃自己的生命。
3 好斗、偏执、促狭、好色的心理特征。
但我更想说,棕种人的基因或许也为日本人的性格带来了许多好的方面:
1 集体主义精神。根源于原始部落生存状态,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一个人离开了部落就只有死路一条。因此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在日本人脑海中是根深蒂固的,发展到后来就成了效忠天皇的军国主义(待商榷)。
2 好斗、促狭的性格一方面使得人生活高度紧张,另一方面也塑造了日本民族勇敢的作风和敢于冒险的精神(虽然这种冒险精神最后带来的是灾难)。
3 极其顽强的忍耐力和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http://bbs.tianya.cn/post-333-559225-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