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8月5日,菲尔德的铺设船队从爱尔兰起航,包括莫尔斯在内的业界专家都在船上,实时监测铺设情况。“尼亚加拉”号一边小心翼翼地缓缓向前行驶,一边像蜘蛛吐线一样,在后面用绞盘留下那根越洋电缆。电缆的一头固定在爱尔兰,船上的专家时刻与陆地保持联系,以确保电缆没有断裂。
8月11日晚上,在成功铺设355海里后,事故发生了。绞盘发生故障,已经铺设的电缆像断线的风筝“嗖”地全掉进了海里。由于当时还没有合适的潜水打捞技术,只能望洋兴叹。第一次尝试宣告失败,菲尔德损失了355海里的电缆外加十万英镑的投资——因为轱辘故障,打了水漂。
由于大西洋的气候原因,第二次尝试只能等到次年夏天风平浪静的时候。1858年6月10日,菲尔德的船队第二次出发。这一次,两艘船按计划先航行到大西洋中央碰面,将两条电缆对接起来,然后挥手告别,分别向欧洲和北美两个方向铺设。但是,在到达预定接头地点之前,船队不幸遇上了暴风雨。经过这次风暴的颠簸,大量的电缆被翻滚碰撞,“内伤外伤”都很严重。铺设了200多海里后,电缆两端就再也不能互通信号了。这200多海里的电缆变成了废铜废铁废古塔,第二次尝试又宣告失败——因为风暴,打了水漂。
这次失败动摇了绝大多数投资商的信心,很多人不想干了,要求菲尔德变卖剩下的电缆,弥补他们的损失。当时的媒体也一片哗然,到处都是质疑的声音。但菲尔德不为所动,一定要再试一次。“电缆侠”的意志,比电缆强了很多倍。
1858年7月17日,船队静悄悄地起航,这一次,没有媒体报道,也没有“大V”名流到场。菲尔德和他的远大目标已经被全世界遗忘。7月28日,“阿伽门农”和“尼亚加拉”在大西洋中部再次成功接头,然后“尼亚加拉”驶向美国,“阿伽门农”驶向英国,大家打出旗语互相道别,“千里姻缘一线牵”,连接他们的只有这一根小小的电缆。8月5日,“尼亚加拉”到达纽芬兰海岸,“阿伽门农”也在同一天到达爱尔兰海岸。
人类史上一项伟大的事业,就这样静悄悄地完成了。
在经过十天多的测试之后,1858年8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发给美国总统布坎南的贺电,通过海底电缆传到北美。布坎南向英国女王回电,同时,礼炮鸣放100响,庆祝人类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当时,女王发来的电报,99个词,509个字母,花了多少时间?17小时40分钟!平均每个字母需要2分零5秒传输。太慢了吗?简直是太快了!因为当时邮寄一封信从英国到美国,至少要十天以上啊。从十天到17小时40分钟,这是神速啊!电报的速度,到了二十世纪,才提速到每分钟120个字母。
不过,大西洋海底电缆电报的收费也是很惊人的:每个词5美元,相当于今天的75美元!当年女王的电报,如果要收费的话,差不多7500美金!一般的老百姓还真的消费不起啊。
但是,命运是残酷的,几天之后,因为电报信号减弱,首席工程师Wildman Whitehouse 博士决定升高电压。坑人的是,这位博士是医药博士,他的电知识并不是体育老师教的,而是自学的。最后,上千伏的电压把电缆的绝缘层击穿了,北美再也接收不到欧洲传来的电报信号——医药博士真是把“电缆侠”害惨了,这一次因为“跨行业专家”瞎指挥打了水漂,媒体甚至指责“电缆侠”是骗子。
“电缆侠”是不会轻易被击倒的。1865年,菲尔德再次出现在伦敦,带着新筹集的60万英镑,重新启动他的越洋电缆项目。此时,对于有线电报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世界第一巨轮“东方伟人”(Great Eastern)号也已经建成,并且恰好闲置。拥有了新的电报技术和这艘排水量两万两千吨的巨轮,让铺设任务变得简单了许多。
7月23日,“东方伟人”号出航,菲尔德开始了又一次尝试。在离北美还有两天航程的时候,电缆突然断裂,第四次尝试再次失败——这电缆咋这么“脆弱”呢?根据墨菲定律: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必定会出错,“天气”、“绞盘”、“电缆”、“人的失误”,所有可能发生的错误都发生了一遍。
1866年7月13日,“东方伟人”号再次出发,海底捞针似地找到了上次断裂的那条电缆,修复连接后,继续铺设。终于,两条电缆把欧洲和北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十年多的时间,四次惨痛的失败,数十万英镑打了水漂,很多队友退缩,还有人追债,但是,菲尔德依然坚持信念,永不言弃。他缔造的第一条越洋电缆,将欧美大陆的脉搏连接到了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