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皮革废料制成药用胶囊流程
在中央电视台报道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铬超标的消息之后,用药安全再次引发社会的恐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媒体报道的13个铬超标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并责成相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并派员赴现场进行督查,不合格产品将依法处理,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
央视节目播出后,警方立即出动对相关犯罪嫌疑人进行了抓捕。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16日12时,警方共抓获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药用空心胶囊共4家企业的涉案人员22名,对其中11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而15日下午3点,河北警方要开始对新昌胶囊厂提供原料的河北衡水学洋明胶蛋白厂进行执法检查的时候,该厂里面一栋大楼冒起黑烟,几分钟后即燃起大火,大楼里的电脑及办公桌椅等已经烧得面目全非,办公区域靠墙的一些铁皮柜里面装着的票据和文件化为灰烬。
事后,警方查明,该场火灾系人为放火所致,放火人为该工厂经理宋训杰。
几厘钱的利益
当公众还在纠结自己吃的是合格的药还是假药、劣药的时候,谁也不曾想到,纵使是合格的药品成分,外包装的胶囊还会节外生枝,给公众一个意想不到的恐慌。而事实上,这种不合格的胶囊的存在已经有了一段历史。
“我们很早就提出了在胶囊的检测中增加对铬的检测,但是2005版的《中国药典》没有收入进去,在2010版的《中国药典》添加了铬的检测标准,此前即使含有铬也不是违法。”青岛益青药用胶囊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许振英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中国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
但降药价网的负责人卫柏兴向记者表示,用皮革下角料生产胶囊很早存在,是行业内众所周知的秘密。
违法使用从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面剪裁下来的下角料来生产胶囊,无论对胶囊企业还是购买此类胶囊的企业,无外乎一个字:钱。
“生产一吨明胶需要6~7吨的骨头,每吨明胶4万~6万元,一万粒150元,而下角料生产出来的胶囊一万粒不到100元。对于医药企业来讲,使用便宜一点的胶囊,每粒胶囊最多可以给医药企业节省几厘钱的成本。”许振英表示。
辅料管理漏洞
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副会长蔡弘表示,胶囊的问题其实是药品辅料的管理问题。记者了解到,《中国药典》对明胶空心胶囊有明确的标准。生产药用空心胶囊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销售。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采购空心胶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和使用。
事实上,胶囊从生产到出厂,以及进入药企,从药企作为成品药出厂,所过的关卡不在少数,但是却没有卡住这个违法的产品。
上述专家表示,药品辅料的监管相对药品来讲比较薄弱,不像药品那么严格,在2010年之前没有对胶囊的标准中铬成分进行限定,在2010版的《中国药典》刚加入。另外对于成品药的监管,只检测胶囊内成分,不检测胶囊。
业内专家表示,只靠监管是无法监管到以亿为单位的胶囊,而重要的守关人还在于中国的企业自身,是否为了5厘钱而丧失道德。
延伸阅读:
河北明胶厂经理纵火销毁证据 部分票据文件被毁
阜城县学洋明胶蛋白厂经理宋训杰为隐匿销毁证据,于前日下午在厂区内实施放火,已被拘留。据央视报道,火灾扑灭后,大楼里的电脑及办公桌椅等已经烧得面目全非,一些铁皮柜装着的票据和文件化为灰烬。当天下午1时许,还有一辆满载白色袋子的可疑车辆开出工厂。
记者目睹"蓝矾皮"加工过程 为什么会出现铬超标
只见一些动物皮被放入一个大转桶,使用硫化碱、脱脂剂等进行脱毛脱脂后,经过切皮机被切成一层层的生皮,这些生皮最后使用一种铬鞣剂进行鞣制处理。这种经过鞣制处理后的皮子叫作熟皮,正是业内俗称的"蓝矾皮",这种皮子由于在鞣制过程中使用了含铬的鞣制剂,往往会导致铬残留,而且很难被完全清除,这恰恰正是导致使用"蓝矾皮"做出的工业明胶出现重金属铬超标的根本原因
后续:毒胶囊仅两家药企宣布召回 部分网站被黑
目前已有多家涉事药企网站被黑客攻击,在这些药企中,除了丹东市通远药业和通化颐生药业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药品外,其余企业截至目前均无动作。
纠正:吃药扔胶囊不可取 易吸入气管或灼伤胃膜
吞咽药粉会产生两大直接损害:首先是对食道的刺激。"药粉中的PH值不是食道能够直接"接受"的,如果直接吞咽,在经过食道时会过分刺激食道";其次便是破坏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厉伟兰说,包裹着药粉的胶囊进入胃中,会随着食物和胃液的推动而逐渐进入肠道,在肠道中完成最终的"释放"。直接吞咽药粉会打乱药物对人体的作用,破坏药效。
评论:彻查毒胶囊别怕个别药厂倒闭 决不可轻忽
药用胶囊重金属超标,虽不是致命的安全问题,但监管部门不可有轻忽之心。药品监管人命关天,理应零容忍,如果容忍了第一颗老鼠屎,就会有第二颗、第三颗……最终坏了"一锅汤"。事实上,药企放弃原料检测的责任进行药物生产,这是一种底线的沦陷,是对基本社会伦理的悖逆
|